秦六强: 让红色成为人生最美底色
总编:杨建红 副主 编:范京磊 编辑:大汕
特邀记者:师志伟
雷锋家园 封面人物 秦六强: 让红色成为人生最美底色
秦六强给游客宣讲红色故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4 月 的 长沙橘子洲被樱花、桃花、杜鹃花等装缀得万紫千红, 香气四溢,分外妖娆,阳光穿透嫩绿的枝叶,斑驳 的光影洒满园林。记者穿梭于人流如织的游客中, 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前坪,只见一位身材挺拔, 身着白色衬衣,胸戴一枚党徽的男子正慷慨激昂地 朗诵毛泽东主席在百年前的1925年深秋写的《沁园 春·长沙》这首诗词,声音里流露出来的那份真情 与激情,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聆听,纷纷鼓掌称赞。 他就是被当地市民称为“红色文化企业家”的湖南 沁园春红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六强。
一首诗词—— 点燃他追寻红色足迹的“人生梦想” “
《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点亮着 我青年时期追寻红色足迹的人生梦想,伴 随我在橘子洲度过了整整17个春秋,字 里行间散发出来的爱国精神,已深深渗透 到我的血液里。” 谈起对这首诗词的喜爱, 秦六强用诗一般的语言诉说着。
秦六强出生和成长都在河南南阳市镇 平县杨营镇一个偏僻的农村,兄妹5人, 家里经济拮据,从小就好学的他,上高一 那年,从课本上读到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这首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 扬的诗词和作者那份为民族争自由、为人 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深深拔动着秦六 强心中青春琴弦。从那时起,他就非常向 往长沙橘子洲那片神圣、神秘的红色土地, 立志要追寻伟人足迹,走进长沙橘子洲那 片神圣的红色土地。 20世纪70年代末,秦六强念到高一, 因种种原因,没再继续学业,回村担任了 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基层任职11 年的时间,他几次想带领支部成员到韶山、橘子洲、 井冈山等红色革命纪念地瞻仰学习,由于当时基层工 作条件有限,梦想未能实现,但秦六强一直坚守着“走 进橘子洲,为橘子洲做点什么”的信念。
1994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秦六强下海经商, 从事玉雕产品创作、生产和经营。2005年,长沙市 人民政府决定挖掘红色旅游和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橘 子洲。为了考察橘子洲风景区景点的建设材料,长沙 市相关领导来到了秦六强家乡——全国玉雕之乡河南 省南阳市,选中了南阳独山玉材质和秦六强厂的雕刻 工艺,委托他制作“潇湘八景”中的“江天暮雪”等 玉雕画屏作品。因工作结缘,秦六强终于实现了心中 多年登上橘子洲的梦想。
2008年9月8日,这是秦六强心中永远难以忘怀 的日子,这天他第一次登上橘子洲,兴奋不已,放下一 切工作,连续几天在洲上来回走动,从名胜景点实地参 观到历史文献查阅考证,一草一木,一画一景,一文一 献,他静静欣赏,轻轻触摸,细细思索。久而久之,一 股信仰的力量悄然注入心灵,他决定把事业扎根在这块 红色热土,把家乡的特产美玉和自己精湛工艺贡献给这 块红色土地,希望从伟人的家乡、伟人的经历、伟人的 思想中吸收能量,充实丰富自己,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做一个追随红色足迹,传播红色文化的人。
2009年12月,当橘子洲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 揭幕后,秦六强就认购了“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的玉 石类知识版权,按照打造长沙市城市名片的要求,创作 玉雕作品“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当秦六强挑选最优 质的材料、采取最先进的工艺,生产100尊“毛泽东青 年艺术雕像”作为礼品呈献出来时,得到了工艺美术界 专家的肯定,纷纷赞扬他创新了红色文化宣传新模式。
如今,他开发的毛泽东诗词折叠扇、景点版画、《沁 园春·长沙》明信片、岳麓书院纪念章等红色文创产 品有100余种,部分文创产品无偿赠予来橘子洲搞研 学的学生,让他们在参观景点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 播撒爱心种子。 雷锋家园 封面人物
一本著作—— 书写着他传播红色文化的“人生信仰”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地,也是他的乡愁 地。毛泽东在这里读书交友,锻炼身体,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曾8次走上橘子洲……” 在橘子洲“沁园春红色文化书屋”前,秦六强正在给 游客宣讲橘子洲与毛泽东的故事。这是他10多年来坚 守不变的志愿服务。
为宣传一代伟人做一点事,为传播红色文化出一 分力。这是秦六强心中树立的人生信仰。2017年,在 长沙市岳麓山风景管理局、橘子洲景区管理处的大力 支持下,秦六强借用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词, 成立了湖南沁园春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场地 就设在橘子洲。他决定潜心从事红色文化传播。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刚接到一个来电,告知我 撰写的《中流击水——毛泽东与橘子洲》书籍,获得 相关部门批准,即将正式出版。” 在记者采访间隙,秦 六强突然欣喜地说着,脸上荡漾起一阵喜悦。
陪同参加采访的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戴胜宇 介绍说:“这本著作,凝聚着秦总太多的情感与心血, 能够得到上级部门认可并发行出版,这是他坚持传播 红色文化永不懈怠的结果。
” 秦六强刚走上橘子洲那些年,每天都要走到“毛 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前瞻仰,领悟毛泽东的橘子洲情 缘、橘子洲的情愫、橘子洲情结。他认为只有读懂这 块土地,才能深爱这块红色土地。
也因此,梳理好毛泽东与橘子洲的关系,探究伟 人成长环境,让游客更好地传承橘子洲所蕴涵的精神 财富,成了秦六强一个心愿。通过不断学习,秦六强 萌生撰写关于毛泽东与橘子洲书籍的念头。
作为一名只念到高一就辍学的学生,要撰写书籍, 亲友们难以置信,认为他是在“天方夜谭”。但秦六 强与他的名字一样,有六股“犟劲”,只要树立目标, 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实现。
秦六强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前与小学生交流
从2019年初,秦六强就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 秦六强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前与小学生交流 为查证历史资料,他沿着青年毛泽东在 湖南的足迹,走访了韶山档案馆、第一 师范纪念馆、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长沙 市党史馆等单位,能收集到的材料,能 走访到的人物,能查阅到的资料,他总 想方设法去寻找。
在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秦六强从 书柜里拿出厚厚一垛A4打印纸,动情地 说:“这是修改了六次留下来的底稿,从 最初24万字删减到16万字,每一个章节, 每一个词语,都是经过几番思考,有时 连做梦都是写书。
” 秦六强知道,这是他的处女作,也 是一本传播红色文化的书籍,写不到位, 就辜负这片红色土地的滋养。于是,他 捧着文稿,四处拜师求教,希冀得到行 家的指导。经过5年的反复修改、补充、 完善,终成定稿。书稿呈送到中共湖南 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王文珍阅读后, 给予了高度评价:选题很好,角度新颖, 史料丰富,文字优美,对深入挖掘毛泽 东生平思想,传承弘扬一代伟人精神风 范,有着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讲好革命红色故事,讲好橘子洲故 事,让走进橘子洲的游客,能够读懂它, 爱上它,传播它,是我毕生的人生追求 与信仰……这本书出版后,我会把稿费, 捐献给长沙市《雷锋》基金会,去帮助 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谈起撰写这本书籍 的初心,秦六强坚定地说。
一个承诺—— 抒发着他践行红色精神的“人生誓言”
“革命先烈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不能让其后代受苦落泪。不能让革命 老区的村民失望。”这是秦六强常常对公司 员工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一句庄严承诺。
3月26日,在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徐特立的家乡长沙县黄兴镇仙人市村, 记者见到了徐特立的堂侄孙徐敬恒, 80多岁的俆老一看到秦六强,就像见 到亲人一样,马上上前拉着他的手, 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看望慰问徐特立后代堂侄孙徐敬恒
” 徐老是村里的“三无”老人,家 里十分困难,除政府每月发放点补助 金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2024年 11月,他的腰被一场车祸撞伤,难以 直立。秦六强从朋友那里了解情况后, 二话没说,就带着慰问品来看望,并 承诺担负起徐老往后的日常生活费, 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捐出1000元来补 济老人。每逢节假日,秦六强就会开 车来看望徐老,与他聊天、交心。自 己没有时间,就委托“长沙螺丝钉雷 锋志愿者”代他来看望。
在秦六强的工作包里,时常装着一本荣誉证书, 这是2022年经韶山村民委员会研究同意,授予他“荣 誉村民”称号。
“强儿,你回来了,工作忙吗,要多注意身体……” 听说记者与秦六强要来韶山村,95岁的毛家饭店创始 人汤瑞仁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早早地站在村口迎接。 一见面,就双手拉着秦六强,嘘寒问暖,眼里流露出 来的那份慈爱,令人感动。
汤瑞仁奶奶的女儿、现任毛家饭店掌门人毛桃芝 说,母亲之所以愿意承认这个外乡来的企业家作“儿 子”,是秦六强那份善心、爱心、诚心、孝心打动着她。 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秦六强长年坚持走进韶山 村资助老年协会,看望贫困村民;坚持20年给革命先 辈扫墓;现在又连续5年春节期间,把浏阳市大围山 扶贫饲养的生态猪肉送往韶山,慰问韶山村退役军人、 军烈属、困难群众……
韶山村党委书记毛春山介绍说:“韶山村很少给 外籍人颁发‘荣誉村民’证书,但秦总是一个理想信 念坚定,知恩报恩,有红色情怀,有抱负担当,有大 爱的企业家,他已真正融入到了韶山村民中。村民只 要遇见他,都会迎上热情打招呼、问好。
” 像这种关心革命老区村民、援助革命老区乡村振 兴的故事,在秦六强身上有许多。
在浏阳市大围山镇浏河源村,自2019年起,他 与年近古稀的王训荣结成了帮扶对子,先后花费2万 余元帮助老人修起了猪圈,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 变。扶助中做到了三个“雷打不动”:每年开学,“雷 打不动”赶到学校,替王训荣外孙女把全年学费缴清; 每年三月,“雷打不动”免费将10头小猪仔送到王嗲 嗲家中;每年春节前夕,“雷打不动”以高于市场的价 格一倍将王嗲嗲生猪打包运走。
在雷锋家乡长沙市望城区,秦六强帮扶慰问56户 贫困群众; 在长沙市开福区秦六强带领企业出资3.9万元看 望慰问退伍老兵; ......
一句承诺就是秦六强践行红色精神的“人生誓言”。 17年来,他为灾区群众、革命老区贫困村民、退伍军 人军烈属及资助乡村振兴项目等捐献100余万元。
一束光芒 照亮着他培育红色传人的“人生底色”
“教育强,则国强。给贫困学子一束光,让他们 人生绽放出斑斓色彩。”在秦六强的记事本上,记者 看到这样一段话。
秦六强任村支部书记期间,就非常关心学校建设 和小孩上学问题。1990年,他到山东沂蒙山区参观 建校,看到当地村民吃的是“窝窝头”,但每所学校 创办得特别好,设施齐全,条件过硬。村里干部介绍 经验说:“再穷也不能穷学生。教育跟不上,就会受 穷一辈子。
” 受此启发,回来后,他就带领村里班子成员,四 处筹钱,对本村老旧小学进行搬迁。建设期间,学生 没地方上课,他就把一个班级学生带进 自己家里学习,全家人挤在一个房间。
“敬爱的秦伯伯:首先,特别想说两 个字‘感谢’!真的非常感谢,无法用 言语形容。过去的一年来,如果不是您, 我和我妹妹可能已经有1人辍学了,但我 们仍然(能)坐在明亮的教室,快乐地 学习着,只因有您的关心与资助。长大后, 我会像您一样,去帮助别人。
” 这是2008年8月长沙县跳马乡田心 桥村小学生彭哲,写给秦六强的一封信。 彭哲父亲因车祸致残,不能干农活,家 里全靠母亲种菜维持生活,两个小孩上 学的事被父母搁置起来。秦六强在与朋 友聊天中,得知小彭家里的情况后,立 即与班主任陈老师取得联系,核实情况 后,当即承诺担负起彭哲从小学到高中 的学费,直至考上大学。
秦六强慰问韶山村村民
秦六强耳里听不得贫困学生失学的事 情,只要知晓,他就会尽全力资助。2014 年,在河南南阳市住院期间,同室一个病 友老李的儿子李运辽,在河南省南阳市方 城县第五中学上学。有一次来看他,一见面, 父子俩眼泪直流,原来老李妻子在他住院 前,患白血病,花费70万元没有医治好去 逝了,欠下一堆账。现在儿子要上学,可 没钱送。
见此情景,秦六强心里酸酸的,他从 老李那里要来儿子班主任电话,问清情况 后,当即把学费转给了过去。其实,那年 秦六强创办的企业资金也相当困难。但他 没有因此放弃这位学生,而是承担起小李 全部的食宿费,直到他念完高中。
考上大学那天,李运辽与爷爷提着一 桶芝麻油来感谢秦六强。秦六强语重心长 地说:“小李,你不要感谢我,只希望你大 学毕后,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需 要帮助的人,感受到这束光的温暖。
” 在秦六强抽屉里,珍藏着20余封 他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写来的信,经岁 月的侵蚀,信封变得残缺与陈旧,字 迹变得模糊与泛黄。但字里行间,流 露出来的是每一位贫困学子对他的感 激之情,培育之恩。这份恩情随着时 间的沉淀,越来越浓,越来越厚重。
“湖南是红色热土、革命圣地, 也是好人之地。雷锋是我心中最崇敬 的好人。让学雷锋做好事成为一种习 惯,人人献出一束光芒,这个世界就 会变温暖和美丽。”每每讲起雷锋的 故事,秦六强心中充满着无限敬意。
秦六强是一名有着41年党龄的党 员,家里成员中有3名正式党员,一 名预备党员,这得益于他经常教育家人要像雷锋一 样,对党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有时遇到做好事需要 花钱时,秦六强就会在家人微信群发通知,叫家人 举手表态。其实都能通过,因为党员带头了别人都 会同意。他笑着说:“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团结家人, 另一方也是一种思想教育。
” 让雷锋精神星火之光,照亮中小学生的胸堂。 这是秦六强人生旅途的规划,他准备用10年时间, 捐助创建100所雷锋学校努力工作。目前,已有北 京市中古友谊小学、长沙市望城区思源学校、长沙 县仙人小学、故丈县默戎镇新窝村小学、邵阳县五 丰铺镇新田村小学、河北肃宁县共兴镇小学、河南 镇平县杨营小学等7所小学正在捐助创建中。
红色文化企业家秦六强,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 只有感人件件实事;点滴付出汇聚成爱的暖流,凝 聚成红色火炬;点燃人生信仰之光,照亮人生最美 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