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习雷锋网官方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讲好鹤壁故事,汇聚奋进力量”(浚县篇) 在浚县机关会议中心举行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5/10/1 1:09:44 人气:176 标签:

总编:杨建红 学习雷锋网副总编:靳思忠  特邀记者 :靳思忠  魏志刚  编辑:诚恳


[编者按]

  

9月26日上午,政协浚县委员会以“两高四着力”为主题,在县机关会议中心举行“讲好鹤壁故事,汇聚奋进力量”活动。鹤壁市政协副主席张山灿、浚县县委书记王远征、县政协主席朱国旺、市政协秘书长臧建军、县政协副主席辛文喜、常玉华等政协领导以及委员232人参加。

朱国旺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他说: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大伾山、浮丘山的千年文脉,有浚县古城的烟火人间,更有新时代里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干部群众“敢闯敢干、务实担当”的奋斗足迹。自活动启动以来,浚县政协始终坚持“政协搭台、委员牵头、各界参与”的理念,围绕“文化传承、民生保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4个重点方向,从“高标准农田让粮食增产增收”到“民俗文化传承弘扬”,从“传承儒商精神做当代儒商”到“社区治理让邻里更和睦”,一个个带着浚县泥土香、烟火气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浚县高质量发展的丰富成果,更让干部群众在倾听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发展信心,凝聚起“爱浚县、建浚县”的强大合力。

今天的讲述活动,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检阅,更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动员与推进。浚县政协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继续把“讲故事”与履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深挖历史文化故事,让浚县的“古”更有韵味;也要讲好当下奋斗故事,让浚县的“新”更有活力;更要倾听群众心声故事,让政协履职更接地气。


9月26日上午,政协浚县委员会以“两高四着力”为主题,在县机关会议中心举行“讲好鹤壁故事,汇聚奋进力量”活动。鹤壁市政协副主席张山灿、浚县县委书记王远征、县政协主席朱国旺、市政协秘书长臧建军、县政协副主席辛文喜、常玉华等政协领导以及委员232人参加。

朱国旺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他说: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大伾山、浮丘山的千年文脉,有浚县古城的烟火人间,更有新时代里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干部群众“敢闯敢干、务实担当”的奋斗足迹。自活动启动以来,浚县政协始终坚持“政协搭台、委员牵头、各界参与”的理念,围绕“文化传承、民生保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4个重点方向,从“高标准农田让粮食增产增收”到“民俗文化传承弘扬”,从“传承儒商精神做当代儒商”到“社区治理让邻里更和睦”,一个个带着浚县泥土香、烟火气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浚县高质量发展的丰富成果,更让干部群众在倾听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发展信心,凝聚起“爱浚县、建浚县”的强大合力。

今天的讲述活动,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检阅,更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动员与推进。浚县政协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继续把“讲故事”与履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深挖历史文化故事,让浚县的“古”更有韵味;也要讲好当下奋斗故事,让浚县的“新”更有活力;更要倾听群众心声故事,让政协履职更接地气。

我们坚信,每一个浚县故事都是鹤壁故事的生动注脚,每一份浚县力量都是鹤壁发展的坚实支撑。让我们以故事为桥、以共识为基,共同为浚县高质量发展、为鹤壁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臧建军在致辞中指出,“讲好鹤壁故事,汇聚奋进力量”活动,是市政协扎实做好“四个凝聚”的创新之举。活动开展以来,浚县政协站位全市大局,畅通讲述渠道、精心搭建平台,聚焦党委政府战略部署,深入挖掘、深情讲述浚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方面的生动实践,有力展现了鹤壁之美、鹤壁之变、鹤壁之好,有效汇聚了上下同心的强大正能量。

希望浚县政协持续拓展活动平台,深化活动成效,总结活动经验,丰富拓展活动模式,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做好示范、当好表率,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全县各委员组的7位讲述人,从政协履职、现代农业、卫健教育、文旅文创等方面依次进行了讲述。


履职显担当  巾帼展风采

---我的履职成长“三部曲”

讲述人:杨 芳

微信图片_20251001013043_218_4.png

  

一、初识政协·明责

我对“人民政协”的第一印象是共襄建国大计的爱国人士,心怀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一大批革命前辈。再近一些的印象,就是每逢全国两会开幕时,我在电视上看到政协委员身着正装、稳步踏进会场的身影,他们是那么神圣,但感觉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远。直到有一天我自己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我才发现政协工作其实就在身边,于是我慢慢走进它。

成为鹤壁市政协委员的第一年,我就经历了一年一次的两会。285名政协委员肩负着全市157万人民的殷切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我领到的第一份“入门教材”便是那装袋整齐而厚厚的会议材料,我能想象到政协人为两会所付出的辛苦。会议期间,我认真听会,研读材料,各位委员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市领导面对面互动交流,气氛轻松活跃、务实又高效,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政协工作的意义,找准政协的定位,认清承担的使命,体会协商的精神,我爱上了人民政协这个大家庭。  

二、走近政协·践行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一开始是这么做的,我们要把市两会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我被遴选为浚县妇联“巾帼燕”百姓宣讲团,我们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的形式,用群众和学生听的懂的语言,开展了“巾帼大宣讲”“最美家庭巡讲”“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接地气的宣讲活动,鼓励百姓鼓足干劲儿,勤劳打拼,共话乡村振兴前景,共谋家乡发展之路,将宣讲融入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

在宣讲过程中,政协前辈妇联主席提醒我们,这正是我们调研的好机会,要记得带起小本子,倾听百姓的呼声,记录宣讲效果,特别是农村基层,我们要将基层的诉求转化为提案,为提案提供详实的依据。

有一次宣讲结束后,一位大娘把我拉到一边说:“闺女,我有个愁事儿,我家孩子,平时很懂事,就是这段不说话,也不想上学,愁的我睡不着觉啊。”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个特殊家庭的境况。孩子妈妈长期在外打工,老人有慢性病,爸爸在家干一些零活儿,很少和孩子沟通。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深入调研,了解到我市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情感教育缺失,缺乏关爱。我就提出了我的第一个政协提案,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全面提升我市农村家庭教育能力的提案,没想到提案很快落地,我们教育体育局和妇联出台了一系列精准化服务体系,这个孩子也经过专业老师的心理疏导,最后重返校园,我的第一次履职经历竟是那么温暖和高效,这不就是政协的凝聚共识,政府的民生回应吗,它也将是我继续建言献策的强大动力。

三、情系政协·担当

当我们第二次见到大娘时,她感激地对我们说:“闺女啊,现在孩子啊一直进步,每天都乐呵呵的。我就想问一句啊,咱是啥单位的?”我告诉她:“有啥难处、啥想法,就跟我聊,我记下来,经过核实和调研呢,我们帮您把话传上去,咱政府有啥好政策,我也帮您带回来,我不是说了算,但我说的会有人听,听了就会有回应。”“那到底是啥单位儿啊?”此刻,激动和欣慰难以言喻!我是人民教师,我是政协委员。

我想,每个落地的提案,都是民主政治的一粒珍珠,政协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鹤壁市政协已经走过了65年的光辉历程,它始终与人民同行,它在每一次调研的足迹里,在每一份传递百姓的社情民意里,更在每一位平凡你我践行者的行动中。今天,我们传承的不仅是历史的光荣,更是那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家国情怀,这就是我眼中的人民政协为人民!

以仁心守护健康,用担当传递温暖

讲述人:侯 炜

 微信图片_20251001014656_219_4.png

在浚县卫健系统战线上,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用他的无私奉献照亮了他人生命的归途,他就是小河镇卫生院医生一一吴金庆。

吴医生工作3年来,他始终坚守临床一线,手术台旁,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患者切除病灶、缝合希望;病房里,他蹲在患者床边,反复讲解注意事项,不厌其烦,把病情和注意事项说得明明白白,解除了患者紧张情绪,状态稳定,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贴心的医生。”

吴医生成为小河镇卫生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无偿献血活动中,他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留下了自己造血干细胞样本,为患者的生命接力埋下了种子,为病人撑起了一片生存的希望。

  

今年8月7日,吴金庆医生接到浚县红十字会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征求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回复“我愿意”。在鹤壁市人民医院配型期间,同事、家属都很担心,他却笑着说道:“能有机会挽救一条生命,这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我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捐献造血干细胞,去完成一场生命的接力,延续生命。”9月17日,吴医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郑州的高铁完成捐献,为郑州一名患者捐献骨髓,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吴医生静静的躺着,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那股炽热的暖流。那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缘分的感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祝福。

捐献结束后,吴金庆医生也收到了患者家属送来的最真挚的感谢信。感谢信中这样说道:“如果生命是一场奇迹,那么你就是创造奇迹的天使,你永远铭刻在我们全家的生命里,是我们一生的救命恩人,感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吴金庆医生的事迹,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县基层医护人员的初心路,吴医生只是卫健系统战线上一个缩影。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吴医生乃至我县全体卫健人的人生大爱情怀,更是爱民的体现!


提案中的时代记忆

讲述人:吴云雷

微信图片_20251001015755_220_4.png

 前几天翻看《浚县政协志》的时候,看到一篇1982年的政协提案,提案人是二届浚县政协委员吴占朝。他写道:农村施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队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大队经济积累很少,放电影收费困难,直接影响了社员文化生活的开展。他提议,在麦季,每个社员收粮一斤作为电影费使用。 

这篇提案篇幅短小,简洁凝练,却似乎有一种魔力,瞬间把我拉回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之中。我似乎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但整体收入仍不高,现金收入有限的窘迫局面;看到了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还不丰富的年代,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望,而看电影是农村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更看到了一名政协委员深入农村实际,关注到放电影收费难,这一基层文化建设中细微却关键的问题,并能够结合当时的农村生产生活,提出一个既能解决收费难题,又能保障文化供给的解决方案。

《政协志》里这样的提案有很多。涉及到的问题,涵盖了扶贫、教育、城市管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等各个领域。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推动着社会向前迈进一小步。而无数这样的提案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从追求物质满足到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从基础建设完善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历程。

政协史上这样的政协委员也有很多。他们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走遍街头巷尾,调研公共厕所的分布缺陷;走到田间地头,考察修通一条乡村公路的可能性;穿梭在轰鸣的车间,只为改善工人的劳保待遇。他们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时代的需求,用温暖的笔触书写人民的期盼。每一份提案,都是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的心血结晶;每一次推动落实,都凝聚着他们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深情厚意。无数这样的政协委员共同汇聚成了政协这一坚实有力的桥梁,一端紧密联结着党,一端深深扎根于人民。

提案中有往昔岁月,光影斑驳。翻看这些提案就像观看一部纪录片,墨香与时光的气息交织弥漫,细腻地展现着社会发展的脉络。让我们得以透过字里行间,认识到一代又一代砥砺前行的政协委员,触摸到那些曾经鲜活的故事与热烈的期盼。在不同时代提案的交相辉映中,我看到了政协不变的初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传承儒商精神 做新时代儒商

 讲述人:刘 鑫

微信图片_20251001021203_221_4.png

儒商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我们浚县的先贤、儒商鼻祖子贡,就树立了“心怀天下、见利思义、富而好礼、诚实守信”的营商理念。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勇作儒商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每一位商业从业者都应当深思的问题。

儒商之“道”,首先是“发展之道”,是把企业追求融入社会需求的远见。2011年,当鹤壁市政协提出“完善城市交通骨架”的建议时,金祥集团没有只算商业账,而是第一时间响应,投资近2亿元修建了浚州、永济两条主干道。这可不是单纯的企业投资,而是借着政协搭建的政企协同平台,让商业力量精准对接城市发展的刚需,更是推动了城市发展的“加速度”,百姓出行的“便利度”。 在住房保障领域,金祥集团以政协“住有优居”的议政方向为指引,投资建设了65万平方米的尚城系列项目,从户型里的适老化改造,到社区里的养老中心,每一个细节都源自政协提案中收集的群众的呼声。

儒商之“道”,更是“诚信之道”,是用规范经营守护行业公信力的担当。房地产行业曾受困于烂尾楼、预售资金监管等问题,是鹤壁市政协通过调研协商,推动出台了《鹤壁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同时金祥集团积极响应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设立了“法律服务站”,定期为群众解读《民法典》购房条款,化解纠纷300多起,为社会搭建了稳定器、安全阀。多年来金祥集团热心公益,以善行反哺社会,通过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关心教育,爱心助学,为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切实践行了“富而行其德”的精神,彰显了一个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的担当。

2021年抗洪抢险时,金祥集团组建了72人救援队、筹集了4000万元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的不仅是物资,更是希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也是政协“凝聚社会力量共克时艰”号召下的必然选择。儒商从不把“诚信”当口号,而是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信誉。

各位领导、同仁们,新时代呼唤新儒商,金祥集团只是我县企业的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像金祥集团一样的儒商企业在践行不做“追逐利益的商人”,要做“有温度的企业家”的诺言,为浚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时代企业家应有的贡献。做为一名政协委员,未来,我会继续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纽带,把“智慧社区”“绿色建筑”的提案落到实处,把“物业+养老”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儒商文化的注脚,让“儒商精神”的信念,在鹤壁的土地上结出更多幸福之果!


巾帼“四部曲”奏出家风新风尚

 讲述人:李 露

微信图片_20251001022258_222_4.png


今天,要有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浚县新镇镇马行村妇联,看看她们如何用巾帼“四部曲”奏出家风新风尚。

一步曲:“夸贺媳妇”活动“夸”出了良好家风。在某部队的军营中,战友看见忙碌的王世鹏不解地问,“世鹏 ,嫂子二胎不是快生了么,怎么还没休假回家?”“不用担心,家里有我嫂子呢,等我老婆临产时我再回去”“你小子真有福气,有这么好的嫂子,从给你找对象到你结婚生孩子一条龙服务啊”。“可不是,我嫂子对我是真好,她说我只管保家卫国,在家一切有她和我哥,我是真觉得放心踏实”。这位被交口称赞的嫂子,就是马行村的“好媳妇”王海彦,自从嫁到马行村后,海彦孝敬公婆、和睦邻里、操持家务。自婆婆去世后,还承担起了小叔子成家的重任,不仅操持婚事,还照顾两地分居的妯娌,帮忙养育2个小侄子,为全村的媳妇做了榜样。2022年12月25日这天,马行村“两委”干部和22名村妇联“四组一队”成员敲锣打鼓到“好媳妇”王海彦的娘家杜行村,将一块写有“教女有方”的牌匾送到了王海彦父母的手中。在全村人赞许的目光和掌声中,老两口脸上洋溢着欣慰、自豪的笑容。这场“夸媳妇 贺娘家”活动夸出了村民们“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意识,起到了“夸一个人、贺两家人、教育两个村”的社会效果,营造了连村成片创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

二步曲:“好家庭”评选“评”出了文明乡风。每年,马行村妇联都配合村“两委”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春节前夕还举办“孝亲敬老”联欢晚会,为先进典型颁奖,并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把马行村独有的文明乡风传遍了十里八乡。几年来,该村已有19个人被评为“好媳妇”,14个人被评为“好婆婆”,10户被评为“好家庭”。

三部曲:“家事我来帮”“帮”出了淳朴民风。疫情期间,村妇联“四组一队”顺势而为,成立了“家事我来帮”巾帼服务队,重大节日,她们都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平日里,帮助他们拆洗被褥,打扫庭院;每年“三夏”期间,帮助在外务工群众家庭进行夏收秋种……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马行的父老乡亲,请你放心,家中有我”的暖心承诺!

四步曲:“家庭纠纷调解”“调”出社会新风尚。为了全村的平安和谐,马行村充分发挥了“好大姐”义务调解队作用,及时做好婚恋家庭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抓在源头、做在身边;村巡逻队每晚坚持在村内巡逻,群众的安全感增强,满意率明显提高。

习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浚县新镇镇马行村妇联的巾帼“四部曲”,正是对这一论述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夸贺媳妇”等系列活动“夸”出良好家风,“评”出文明乡风,“帮”出淳朴民风,“调”出社会新风尚。这不仅奏响了家风文明的新乐章,更将“小家”的正能量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大合力,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浚县社火兴文旅,少年高跷颂家乡

 讲述人:王  婷

微信图片_20251001023254_223_4.png

今天,我分享的故事是《浚县社火兴文旅,少年高跷颂家乡》。屏幕上的表演者,是浚县的“10后”民间社火非遗传承人耿诺一,6岁便以《许仙扑蝶》惊艳浚县古庙会,被观众亲切称为扑蝶小公子。他的成长轨迹,与浚县社火文化的传承、文旅融合的探索紧密交织,是浚县社火文化的“小小代言人”。

耿诺一与社火的缘分始于祖辈的谆谆教诲,他说:“爸爸第一次把我托上高跷,就对我说,这是咱祖辈们传下来的文化根脉。”高跷表演看似轻盈灵动,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小小的诺一绑着50公分的木跷,在结冰的场地上反复练习“转身扑蝶”。膝盖的疤痕叠着疤痕,3双定制高跷鞋被磨穿,摔倒时冰碴扎进手掌的刺痛,都未能让他退缩。随着技艺的精进,诺一开始思考如何让古老的高跷表演被更多人喜爱,他与父亲将传统高跷与现代街舞结合,让百年技艺焕发青春气息,先后登上央视、河南卫视等平台,成为浚县家喻户晓的经典节目。

2023年正月十六的社火表演中,6岁的耿诺一第一次登台。当他在叔叔们抬起的高跷木棍上完成惊险的“扑蝶”动作时,观众们爆发的惊呼与掌声,让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眼中泛起泪光。此后,他成为学校社火社团的“小老师”,带着同学们练习基本步法;在民俗文化节上,他耐心向游客讲述高跷背后的“许仙与白娘子”传说。正如浚县卫溪街道西街社区会首刘振平所说:“娃娃们挑大梁,社火才真正活起来了!”耿诺一是浚县众多非遗传承人的缩影。

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浚县依托非遗资源,打造地方文化符号。成立了全县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班,高位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建设等;梳理非遗演出项目,策划实施民俗文化节常态化演绎等体验活动,打造“全年逛庙会,四季玩民俗”的浚县文旅名片;实施非遗项目、传承艺人进景区工程,打造古城游客沉浸式体验新业态,打通吃、住、行、游、乐、购一体服务。以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多样的文旅融合业态,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沉浸式文旅业态与传统非遗融合共生。

现在,浚县的社火表演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的社火表演直播超2亿人次观看。非遗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再创佳绩,我县非遗进景区典型案例《鹤壁市浚县“千年古城”非遗焕新出圈,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性转化》作为全省唯一典型案例入选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

从血汗浇筑的传承到文旅融合的创新,浚县社火用两根高跷、一双木鞋,丈量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距离。当少年踩着高跷走出国门,浚县社火已不仅是文化的根脉,更成为连接未来世界的桥梁!


在希望的田野上

讲述人:李彬彬

微信图片_20251001024345_224_4.png

浚县有句老话,叫“黎阳收,顾九州”。这话说得大气,也说得实在。我们浚县,可是历史上的中原大粮仓啊!而今天的浚县农业,既传承着千年的农耕智慧,又拥抱了现代的科技力量。

先为大家讲一个“老农人”的故事。种粮大户李建国,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是村里公认的“老把式”,信奉“经验就是王道”。  儿子小李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买了一台农业无人机用于喷洒农药。老李却坚决反对,对儿子说“纯属浪费钱!哪有我背着药壶,一垄一垄走得踏实?”

那年夏天,玉米地爆发虫灾。老李找来十几个人,准备奋战三天。而此时,小李仅凭一台无人机,半天就完成了全部作业。  老李起初不信,到地里,发现叶片上药液均匀,杀虫效果极好,而且避免了人工打药中毒中暑的风险。最关键的是,算下来成本比请人工要低得多。

老李找到儿子,别扭地说:“那个……飞机……能教我怎么让它飞不?”从此,老李就成了村里的科技推广员,逢人便说:“老祖宗传下的经验不能丢,但现代的高科技咱更得用!”

再为大家讲一个“新农人”的故事。王霞,在自己的田里立起了几个白色小盒子——物联网传感器和自动气象站。去年春天,手机APP上突然发出“低温霜冻预警”,提示48小时后地表温度将降到0℃以下。王霞立刻通过手机启动“智能喷灌系统”,在寒潮来临前对麦田进行了喷灌。 水结冰释放热量,保护了麦苗根系。第二天清晨,她家的麦田安然无恙,叶尖上挂着冰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说:“以前是天有不测风云,种地心里没底儿。现在是 云知天有不测,提前告诉了我。这些数据就是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如今浚县的田野,你总能看到最动人的画面——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经历着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精彩蝶变;

90万亩高标准农田,落实了“技术进田、装备下地”,种地用上了“高科技”;

善堂花生、小河白菜、新镇韭菜,这些叫得响的浚县农产品成为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全县20多个特色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越来越多的“浚”字号农产品从“待字闺中”变为“大众热捧”;

30万亩示范方高产攻关田,单产高达915.8公斤,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

千年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底蕴,现代农业科技注入强劲动力。我们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装中国的粮,装中国优质粮!守护好这片沃土,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的滋养下焕发勃勃生机,让浚县、鹤壁、河南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本文网址:http://www.xxlfgw.com/show.asp?id=2024